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秒秒彩怎么玩 > 新闻动态 > 罗怀学:故乡之殇_移民_金沙江_摄影集

罗怀学:故乡之殇_移民_金沙江_摄影集

发布日期:2025-07-06 23:22    点击次数:99
2006年11月,向家坝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移民将亲手建盖的房子拆除,为建设移民新区先行搬迁。2007.11 《故乡》是罗怀学历时十年拍摄,结集而成的具有文献档案价值的摄影集。他以胞衣之地烟囱坝为轴心,渐次延伸到金沙江下游一百五十公里的大江两岸,用黑白胶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辑录成《故乡》,是一部珍贵的云南、四川金沙江沿岸村镇及电站移民的影像档案资料。今后,人们只有在罗怀学的影像档案里寻找被淹没在金沙江中的烟囱坝及周边的村镇。罗怀学拍摄故乡是为了留住“乡魂”。 那么什么是故乡?什么又是乡魂?故乡是...

2006年11月,向家坝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移民将亲手建盖的房子拆除,为建设移民新区先行搬迁。2007.11

《故乡》是罗怀学历时十年拍摄,结集而成的具有文献档案价值的摄影集。他以胞衣之地烟囱坝为轴心,渐次延伸到金沙江下游一百五十公里的大江两岸,用黑白胶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辑录成《故乡》,是一部珍贵的云南、四川金沙江沿岸村镇及电站移民的影像档案资料。今后,人们只有在罗怀学的影像档案里寻找被淹没在金沙江中的烟囱坝及周边的村镇。罗怀学拍摄故乡是为了留住“乡魂”。 那么什么是故乡?什么又是乡魂?故乡是一个人洒落脐带血的地方,是留在每个人血肉和灵魂中的胎记;乡魂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其精神起到塑造作用的决定力量。离乡四十年,罗怀学以异乡和家乡人的双重目光审视故乡,极易辨认出消逝的部分以及继承的部分。他借助乡人、土地、古镇街巷、生活场景等摄影语言表现乡人被从故土剥离,转向工业社会遭到的精神动荡及生存恐慌。他通过摄影叙事留住淹没于金沙江下的乡魂,将人融入自然环境和生活现场,采用单色调及对比叙事的方法记录江畔的故乡、江下的故乡、被拆去的故乡及新建的故乡。

展开剩余95%

出色的摄影师在拍摄时要像一个指挥官那样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全身心地热爱他所拍摄的对象,并在拍摄时融入深刻的思考和感情。好的照片不仅会替被拍摄者说话还会替摄影师说话:2012年四川屏山县搬迁时,从深巷里传来琴声,罗怀学看见移民唐德清在已经搬空的家门前拉提琴,这两个失去故乡的男人一个拉琴一个唱歌,忍不住泪流。罗怀学在拍摄照片时融入了深厚的感情,而使照片极具情感张力:家园被拆后的废墟渐渐被江水淹没,一只小狗游到已成为孤岛的旧居废墟上,独自望着江水,显得漂泊无依。

《故乡》的拍摄成功,源于罗怀学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对乡村自给自足模式的熟稔以及对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痛惜和对文化多样性丧失的忧虑,也源于他对诸多细节的敏感捕捉。当然,在拍摄中他与被拍对象保持尊重的距离并抚慰乡人丧失家园的不幸,值得尊重。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摄影师,罗怀学的目光穿过混乱的人群和现场,迅速做出判断,捕捉到关键性瞬间,不断调动摄影机,形成结构、人物及建筑的高度契合,呈现出图片画面和人物的准确性。罗怀学极好地驾驭了画面的纵深感,通过摄影机控制画面的远近、主次、虚实,极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冲突及情绪,令人读图便能感受到转变生活方式的艰辛及诸多情感的复杂性。

艺术评论注重对人的思想影响和鉴赏方式的引导,注重注入道德的期许,许多社会生活背景都会给摄影作品刻上时代的烙印,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精神特质。摄影师的目光决定了图片文本的情绪和气氛,也形成对现实非正义的审视和追问,摄影师的人文关怀和拍摄意图赋予照片象征意味并传递不同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也许,图片文本就是现实的证词,罗怀学以悲悯之眼观照的烟囱坝及周边的村镇具有强烈的质问意味。

摘自自由作家、著名诗人江媛影评文章

——《生存困境和精神迷惘》

这些拆下来的木料搬迁后还能派上用场。2007.11

在搬空的房前摆龙门阵的邻居。2007.11

自己做的衣柜,扎实,搬了新家还能用。2007.11

老人坐在搬空的自家堂屋里。2007.11

坐在房顶上喝啤酒的移民。2007.11

为拿到的搬迁奖励,库区部分移民选择投亲靠友提前搬迁,允许房子的钢筋自拆自卖。2009.09

拆除房子的移民。2009.10

新滩古镇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老百姓在瓦砾遍地的废墟上赶场。2009.10

冒雨搬迁的移民。2012.06

组团搬家的移民。2012.06

2012年4月,屏山县城整体拆迁工程正式启动,沿江的西街拆成一片废墟。2012.06

在搬空的自家门前拉琴的唐德清师傅。2012.06

夏天的傍晚,金沙江边的茶摊曾经一座难求,如今无人落座。2012.06

40℃高温,中午收工的拆迁工人。2012.08

抬着茶水去工地干活的拆迁工人。2012.08

屏山西街,拆来只剩隔墙的“串架房子”,“三友饭旅馆”的牌子还留在墙上。2012.08

清库的防疫人员。2012.08

停水停电的屏山县城,拆迁工人跟老人买苞谷粑充饥。1012.08

偷吃民工盒饭的流浪猫被逮个正着,正好逮回家收养起来。2012.08

移民没来得及带走的看家狗,在搬空的屏山老县城四处寻找腐烂变质的食物。2012.08

2012年8月,绥江县城拆除工程正式启动,拆除搬迁工作同步推进。2012.08

一时间,水陆交通工具异常繁忙,运输工具奇缺,搬迁工作,遇到了一大难题。2012.08

背着床铺、柜子赶往码头的人。2012.08

坐在金沙江边丢弃沙发上休息的男人。2012.08

移民搬迁期间,凡是轱辘还能转动的运输工具能用的全用上了。2012.08

用三轮车搬运棺木。2012.08

人力车,也成了运输主力。2102.08

没有到运输工具,全靠肩挑背背。2012.08

背门板、门框的男人。2012.06

挑电视接收“锅盖”的男人。2012.06

头顶桌子走出拆迁现场的男人。2012.08

背木桶的女人。2012.06

捡到门板的两拾荒男人。2012.06

进城拾荒的村民。2012.08

来不及搬走的“模特儿”和拾荒男人。2012.08

遍街是残肢断臂的“模特儿”。2012.08

丢弃在废墟上的“模特儿”。2012.08

准备整体吊装的毛主席塑像。2012.08

拆解钢筋的工人。2012.08

走出拆迁工地的工人。2012.08

工人在拆除绥江西城门屋顶。2012.08

转运钢筋的工人。2012.08

破窗而出的移民。2012.08

趁房子还没被推倒,将木料拆掉还能买点钱。2012.08

看挖机拆房子的移民。2012.08

一家人回老城看看自家房子拆了没有。2012.08

防疫人员在消杀清库。2012.08

老城区断水断电,没吃没喝的清库工人又饿有渴,有些扛不住了。2012.08

中午,在树荫下打盹的拆迁办工作人员。2012.08

酷暑难耐,拆迁工人在废弃的江边茶室地上午休。2012.08

搬空的店铺中,一地缺胳膊少腿的“模特儿”。2012.08

无处安身的菩萨。2012.08

遗弃的佛像。2012.08

贴着“囍”子的大门。2012.08

幼儿园墙上的儿童画。2012.08

拆迁现场拍照的年轻人。2012.08

在绥江红太阳广场宣传海报下留影的人。2012.08

金沙江边的女人和流浪狗。2012.08

走在绥江大桥上的男子,眼前满目疮痍。2012.10

移民搬进新城毛坯房,装修,愁死人,人工费翻了十倍,还是一工难求。2012.06

上万移民搬进绥江新县城,停水停电是常事,小事小故自己处理。2012.08

准备将绥江县红太阳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拆迁至绥江新城辟地重塑。红太阳广场和毛主席塑像是绥江几代人的集体记忆。2012.08

关于罗怀学

【个人简历】

罗怀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摄影师,作品多次获奖、参展、发表。

【作品获奖】

2000年《布朗族少女》 获“第七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二等奖;2003年《童年时光》 获台湾“千禧之爱”世界华人摄影比赛金翼奖;2003年《二十一世纪的刀耕火种部落》 获“第十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三等奖;2006年《布朗族的刀耕火种》 获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生活习俗类二等奖;2009年《布朗山中》获首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2012年《似水流年》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作品参展】

2007年《布朗山中》 参加山西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展;2011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展;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展;2014年《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第三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2016-2020年《布朗山记忆》《布朗族少年的童年时光》《我的家在金沙江上》三组摄影专题连续三届入展、入围中国民族影像展,并被该馆永久收藏。

【作品出版】

2013年《布朗山纪事》摄影集出版;2017年《故乡》画册出版;2016年《流水之上的故乡》(合著)出版;2023年《云南布朗山》出版。

【作品收藏】

100余幅摄影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或个人收藏。

【作品发表】

摄影作品多次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中国国家地理》《上海外滩画报》等十数家报刊上发表。

【 往期作品分享】

| | | | | |

发布于:河北省

上一篇:盛航股份: 关于盛航转债恢复转股的公告
下一篇:四川首个低空冷链物流项目启建
TOP